在城市交通壓力不斷增加的情況下,交通信號燈在疏導交通中扮演著“重要”的角色。 其放行時間設置是否合理,直接影響到整條道路的正常運行。 交通信號燈廠家一般根據以下幾個方面來設置交通燈的釋放時間:
1、24小時根據交通流量變化規律進行調整。
一天24小時的車流量主要分為高峰期、次高峰期、平高峰期和次平高峰期。 在這些時期,不同的交叉點出現在不同的時間。 在這些時間段內,路口紅綠燈秒的設置是不同的。
紅綠燈控制是否合理,在高峰時段很容易被“察覺”出來。 一般情況下,早高峰時間出現在早上9:30到12:00。 這時候的交通量還不是很大。 紅綠燈調整妥當,1~2個紅綠燈后車輛即可離開。 如果調試不當,車輛將不得不等待3到4次亮燈才離開。
正常情況下,市區的車流比較均勻,東西方向的車流與南北方向相近。 一般情況下,車輛左轉時,綠燈行駛時間為15-20秒,直行時,綠燈行駛時間為20-25秒。 而12點到14點和20:30到23點是交點的次峰相位。 綠燈在東西方向左轉需要20多秒,綠燈直行需要30多秒。 高峰時段14點車流量會增加。 與晚高峰類似,東西方向左轉綠燈約需35秒,直行綠燈需50多秒。
一般情況下,傍晚高峰的紅燈周期是一天中最長的。 晚上 11 點到早上 7 點是清晨時間。 此時24小時車流量最少,紅燈周期一般最短。 例如,在市區的一些路口,清晨東西方向的車輛很少。 僅設置黃燈閃爍以提醒車輛避開路口。 車輛可以在確保安全的同時無需等待即可通過。 這個設定比較人性化。
2、根據路口特點設置放行時間
紅綠燈的時間設置與道路硬件設施和交通量密切相關。 在同一條道路上,如果車流量不同,紅綠燈設置也不同。 車道內的車流量比例和車流的路況都會影響紅綠燈的設置。
此外,紅綠燈的設置也是“季節性的”。 夏季炎熱冬季寒冷,人們步行出行減少,這會減少斑馬線的綠燈時間。 節假日,市中心商圈人流量較大,可適當增加斑馬線綠燈時間。 學校附近的紅綠燈會根據學生上下學的時間進行調整,避免學生放學回家時交通擁堵。
紅綠燈的調試方法有很多,如逆時針釋放、順時針釋放、同時釋放等,根據各個路口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調試方法。 例如,一些隔離設施較好、道路寬敞的道路,在車道較長的交叉路口將逆時針(先左轉后直行)放行。 在交通不規則的路口,一方向一方向放行。
3、老城區密集的“個性”紅綠燈
設置紅綠燈時,要根據路口的交通特點“對癥下藥”。
老城區是住宅區和商業區的集群,道路狹窄,車流量大,紅綠燈密集。 情況也很“復雜”。 還有一些路口比較“特色”的路口,紅綠燈的設置也很特別。 有時你會看到兩個路口,很近,相距不到200米。 車輛剛剛通過一個紅綠燈,很快就會通過另一個紅綠燈,這是一個密集的紅綠燈區域。 車輛通過該路段的時間很短。 如果兩端的綠燈設置不合理,兩個路口之間的路段就會“滿”。 因此,在設置紅綠燈時,個別綠燈的通過時間要特別加長,甚至達到100秒以上。
總之,交通信號燈廠家一般是根據交通流量來計算交通燈的信號周期長度,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,但是在設置信號燈時,要堅持以下原則: 最短的綠燈時間必須保證行人可以通過路口。